孩子太小學英文 學者:易患學習焦慮

【記者彭士芬台北報導】台北市1百多位公私立國小英語老師,昨天在新生國小參加「台北市95年度英語教學研討會」,由主辦單位台北市教育副局長林騰蛟主持開幕儀式。會議目的主要是讓各國小英語老師分享教學經驗與反映教學上碰到的困難。

這次會議有台師大文學院院長張武昌、英國文化協會英語學習總監Iain Markie與Chris Defty等出席,討論北市國小英語教學政策現況與實務經驗。

97年度開始抽測

教育局在會中表示,比照國文科與數學科,台北市將於97學年度開始國小英語全面抽查檢測,將以3百個單字、81個句型,建立國小學生英語程度資料庫,成績僅供教學研究或補救教學之用,不個別公佈,以免造成家長與學生英語學習上的壓力。

英國文化協會也提倡TKT(Teaching Knowledge Test),TKT是為母語非英語國家的中小學或成人英語教師所研發的英語教學能力檢定,一種國際標準的認證,主要檢測教師們對語言及語言應用基本概念的瞭解,以及對教學與學習的背景知識與執行過程的掌握。然而張武昌私下透露,要增加TKT為小學英語教師教師資格的取得門檻,恐怕不是短時間能讓教師接受的政策。

張武昌表示,2003年3月,陳水扁總統主張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2003年2月,游錫?院長宣示將在8到10年內,將英語列為台灣的準官方語言。時過3年,這些提高英語程度的官方宣示並沒有太大成效,加上英語教育政策朝令夕改,以及以尊重各地方政府教育局為政策實施原則,所以,各縣市現在連幾年級開始英語教學都沒有統一。張武昌表示,教育研究單位實際到各地考察,例如南投縣縣長將從小一就開始教英文列為競選政策,但實際執行成效實在不彰。

犧牲文化主體不值得

台灣的英語教學近來有兩次革命,一次是教育部為順應民意,從90年度開始,將英語列入國小5、6年級正式課程中,另一次是94年8月,全國英語教學更向下延伸至小三。是否越早學英語越好?張武昌持保留態度。坊間許多語言學習機構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張武昌說自己的兒子升上小三時,班上只有3個人沒有學過英文,有一個是家裡在古亭國小賣菜,一個是單親家庭,另一個則是師大英語系教授(張武昌)的兒子。張武昌幽默地說,自己的兒子是因為回家後有環境進行補救教學,所以情況還好,其他兩位同學則因為英語成績落後,而連帶降低了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

實際上最重要的不是幾年級開始就會比較好,張武昌表示,從研究結果可看出,幼稚園開始或小三開始,到了國三之後,英語程度根本沒有差異。而根據學者的說法,台灣的「雙語幼稚園」所營造的其實是一個十分扭曲的「全美語假象」,幼稚園裡的「No Chinese」對於幼兒人格發展帶來的影響,負面多於正面,只會剝奪孩子想像、思考、敘述的訓練,甚至造成學習焦慮等心理障礙。

張武昌還提到關於外籍教師教學互動中,需要注意學童的文化自信問題,曾經有個例子是老師整天把「You Chine-se」掛在口中,結果學生依樣畫葫蘆。的確,在台灣,孩子的第一堂英語課,很多便是取自己的英文名字,日本人根本不吃這一套,為什麼非得為了學英文,讓自己取一個讓別人好叫的英文名字?台灣的英語教師大部分沒有這種基本的文化尊嚴意識,語言學習畢竟是一種技術學習,其中的文化交流當然是必要的,但是犧牲自己的文化主體性則相當不值得。

另外,主辦單位在英語教學的論文集封面上拼錯會議英文名稱,將Language拼成Langage,讓人看了一頭霧水。

資料來源: 台灣立報2006, 10, 17 


您是第位來訪的貴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ndy魔法ABC教室 的頭像
    Cindy魔法ABC教室

    Cindy魔法ABC教室

    Cindy魔法ABC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